立春以后,气温还没有回升,大棚里的温度相对比较低,再加上连续阴天增多,棚室通风量减少,浇水间隔长,然而越冬一大茬蔬菜当前正值结果盛期,蔬菜要想高产就必须要补充大量的水肥,导致出现温度和水肥处于完全矛盾的一个境地。
立春以后大棚地温回升慢,施肥要谨慎,同时也要注意方法
那么,如何协调蔬菜生长所需的水肥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矛盾,来提高蔬菜对水肥的利用率呢?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矛盾问题,应从肥料和提高根系活性两方面来着手。
就是盛果期的蔬菜逢水就带肥。
在低温环境下,蔬菜生长新陈代谢缓慢,肥水吸收利用率降低,再加上浇水间隔期长,一旦水肥供应不足,很容易出现畸形瓜或长势不良的情况。因此每次浇水时,尽量都要随水冲施一部分肥料,选择肥料时,一定要选择吸收利用率高的产品。
立春以后大棚地温回升慢,施肥要谨慎,同时也要注意方法
因此在低温寡照的环境下,浇水间隔尽量不要超过15天,若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浇水间隔还可以适当延长,这种情况下应逢水带肥,可以根据植株长势合理调节用肥量和肥料中不同元素的配比,确保植株均衡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大棚开始使用滴灌设备,在使用滴灌浇水时,因浇水量减小,可在浇水时就冲肥,在最后约一个小时前,再浇清水,来把表层的肥料利用水流下渗至较深的土壤中。
第二是配合功能性肥料进行冲施。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生物菌剂与化学肥料进行合理搭配使用,一方面可以利用生物菌来达到调理土壤、调节植株生长、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吸收的作用,降低矿质养分在土壤中的残留,另一方面又可以满足生物菌在调节和促进植株生长过程中对于矿质元素的需求。这类生物菌剂品种很多,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哈茨木霉等。
立春以后大棚地温回升慢,施肥要谨慎,同时也要注意方法
同时也可以配合使用生根剂类产品,起到促生新根、养护根系的作用,提高根系吸收能力,以此来提高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主要品种有腐殖酸、甲壳素、鱼蛋白、海藻精等。
第三就是使土壤保持合适的温湿度。
地温过低,作物的根系生长发育能力缓慢,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就弱。这就需要有适宜的地温,才能保证根系正常生长。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提高土壤温度,如增强大棚的保温效果,铺设地膜、碎秸秆或者稻壳等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温度。
立春以后大棚地温回升慢,施肥要谨慎,同时也要注意方法
肥料施入土壤中,需完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系吸收,土壤应保持湿度在70%左右,而根系在土壤温度在20-25℃之间时,活性最强。土壤适宜的温湿度环境,能增强根系活性,也可以提高肥料的吸收利用率。
第四是肥料使用品种要合理。
吸收肥料和营养是通过根系来完成的,而一般吸收肥料是主要靠毛细根,因此在使用肥料时,一定要同时促进毛细根的生长,才能保证蔬菜营养的全面吸收。
立春以后大棚地温回升慢,施肥要谨慎,同时也要注意方法
可以使用功能性的肥料与大量元素搭配冲施,不仅可以及时补充蔬菜必须的各种营养,还可以调节改良土壤,为根部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还能增强作物抗逆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通过以上措施的合理调控,就可以在地温比较低的情况下,及时有效的补充作物生长需要的肥料,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